如果人类的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会发生神马? (人类在物质世界)
整理分享如果人类的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会发生神马? (人类在物质世界),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内容相关其他词:如果人类掌握了反物质,人类物质是什么,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人类会怎样?,如果人类的物质会消失吗,如果人类物质,精神完全富足,人能自治嘛,如果人类的物质会怎么样,如果人类的物质会怎么样,如果人类的物质会怎么样,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内容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最近看了科普大咖刘大可在读库上发表的神作《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他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设定,就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基础,还有驯化的动植物都在一瞬间消失,然后推演这个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于是,不可阻挡的多比诺骨牌效应发生。原文有页,这里我随便说一些“有趣”的点。故事的基本走向是:1、崩溃;2、平衡、3、复兴在崩溃阶段会发生:恐慌:高楼大厦都会瞬间消失,于是身处高楼大厦里的人会瞬间跌落,由此全球会瞬间死亡十亿人。洪水:由于大坝消失,所有被*在上游的水,连同能量一起涌向下游,洪水滔天。干渴:我们如今能生活在城市,都仰仗发达的供水*,如果这些瞬间消失,大部分人是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走到最近的河流的。饥荒:所有人类养殖和驯化的动植物都消失,意味着农田消失,猪马*鸡消失。实际上“驯化”和工业一样,凝结了大量的人类劳动。驯化是人类在过去的万年做的一件非常漫长而宏大的事情。如此,人们只能寻找野生动物,树皮和草根,但城市里的人已经基本退化了捕猎技能和识别有毒植物的技能。吃人: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会为了蛋白质和脂肪抛弃道德。最初小时,也许人类的道德还残存,但是随着饥饿来临,人们开始易子而食,相互残杀。大灾荒一年祭时,因为饥饿而死亡的人数会超过亿。瘟疫:我们花费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医疗体系崩塌,人们的平均寿命会快速缩短至岁,尸体遍地,成为细菌的温床,那时的人类连霍乱、鼠疫这种最基本的传染病都没办法控制。带病的人们迁徙,传播*,疫情至少夺去亿人的性命。寒冷:失去了工业体系,人类没有衣服。野兽不够,也就没有足够的兽皮,但是*会有很多,聪明的人会把*剥下来晾干,熬过来临的冬季。在平衡阶段会发生:生机:人类的张力消失,甚至崩溃,野生世界的生态会快速恢复,食草动物的天敌种群恢复得没有那么快,所以野生的鹿、牛、羊会快速增多。一百年时间,森林将会布满欧亚*。生存:幸存的人类会退化到石器时代,过起采集*的日子。但是,幸存者的生产力是石器时代,他们脑中的现代科技和*制度依然会影响他们,这使得人的复兴绝不是历史的重演。在复兴阶段会发生:驯化:人类重新驯化有蹄类动物,一些过去人类水稻小麦漂移到自然界的基因会表现在狗尾草、野猪一类动植物的身上,人类会快速发现他们,并且加以驯养培育,努力提升单位产量。工业:工业的复苏极其困难,因为要融合大量的科学知识,还要有完整的农业体系、基础工业体系作为支撑。人们最多可以发展出陶制品,冶铁术这类简单的手工业。我们的知识有用,因为幸存的人类记忆里储存着矿藏的位置。接下来的事情更有意思:科学和宗教会成为凝聚人的两大*。在本身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美洲、西欧、东亚,会形成以复兴科学和其连带的*政体为目标的社群,他们也许会把残存的科学记忆刻在石头泥板上,建造一座博物馆保存起来,留待以后人类的农业工业基础达到标准以后,后代可以直接知道如何突破生产力中关键的瓶颈。在本身科技比较薄弱的地方,宗教会成为凝聚人的主力。也许会有僧侣和教士凭借记忆复写圣经或佛经。但是人类的记忆并不能完整复述上百万字,于是会出现很多版本的*,宗教会极度*。接下来就是我看完本文觉得最有意思的两点:1、由于本文的初始设定就是物质文明瞬间消失,这是一个超自然的设定,这不科学。这会导致信仰科学的一派受到重大的打击,因为他们必须用科学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次大崩溃,而宗教派完全没这个问题,他们的经书里已经写过世界末日了。2、假设这种“末日”发生且仅发生一次,那么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有效性还会再次得到认可,于是在美洲、西欧、东亚的小部分地区,科学和*的复兴会在几百年内(十代人内)有重大进展。但是在那些用宗教凝聚人的地区,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印度、非洲、南美、澳洲,他们的科技复兴会停滞不前。于是,一个最为奇异的结果可能出现:前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也将会得到最快的崛起。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印度洋沿岸,将会出现教权社会,而在非洲甚至完全返回原始部落,连语言都不再通用。那时的人类,将拥有比现在真实的世界悬殊得多的科技、文化不一样,人类也许会*为两个或者三个亚种,一场新的屠戮也许就此开始。-------写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身边的这些人造物。我忽然能感受到人类层层累累万年的积累,任何一个出现在身边的东西,都属于人类的文明体系,我们难以承受失去,由此更应该珍惜。我们更应该感谢这是个“讲理”的世界,不会出现什么物质文明凭空消失这样的可怕设定。。。。标签: 人类在物质世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iopcc.com/jiadian/50668.html转载请保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