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这项技术,让硬盘越做越大 (十年前的科技产品)
整理分享十年前这项技术,让硬盘越做越大 (十年前的科技产品),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内容相关其他词:十年前的科技产品,十年前和十年后的科技,十年前的科技和今年的对比,十年前的技术,十年前的技术,十年前的技术,十年前科技,十年前的技术,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内容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由于RAMAC体积过于庞大,性能低效等缺点,IBM提出了“*/Winchester”技术,并于年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硬盘IBM。这种硬盘拥有几个同轴的金属盘片,盘片上涂着磁性材料。它们与能够移动的磁头共同密封在一个盒子里面,磁头从旋转的盘片上读出磁信号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运用的硬盘的祖先——IBM把它叫做温彻斯特(Winchester)硬盘,也称温盘。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 在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技术,这项技术能显著减少磁头和磁片的距离,增加数据密度。令硬盘体积可以进一步减小,读写速度可以更快,容量更大。同时期IBM推出了是第一款采用薄膜磁头技术的硬盘IBM。IBM最初能存储MB的数据,最高可扩展到4个单元并能和IBMSystem/中型电脑搭配。 而IBM于年推出的IBM是第一款GB级硬盘,容量达2.5GB。跟现在的轻量级硬盘不同,IBM的重量超过磅。 同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推出第一款5.英寸的硬盘ST-,硬盘初始容量为5MB,这是首款面向个人用户的硬盘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这款硬盘也是存储行业第一次引入了计算*中*磁盘*的概念。 后来依旧是IBM研究出了MR、GMR等大幅提升硬盘容量的技术,在年IBM使用该技术推出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E。虽然在此之前年已经出现了第一款3.5英寸硬盘,年出现了第一款2.5英寸硬盘,但容量方面都没有突破GB,可以说-E是开创了民用级GB硬盘的先河,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3.5英寸的硬盘规格也由此成为现代计算机硬盘的标准规格。 不过,由于硬盘区域密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了超顺磁效应*,要继续推动硬盘技术的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技术,于是,垂直记录技术就成了突破容量的法宝。 -2- 垂直记录技术 传统硬盘采用水平排列的纵向记录技术(LongitudinalRecording),简称LR。而年前后的存储密度已经接近超顺磁性*的临近点,如果纵向记录技术再往前进步,则过小的位间隔*会使磁场失去稳定,南北极自然发生逆转,最终导致数据*。研究人员发现,纵向记录技术在存储密度高于Gb/平方英寸时,已无法保存完整的数据。 而垂直记录技术(PerpendicularRecording),则是改变纵向记录的磁盘排列,由原来盘片表面平衡改为与盘面表面垂直,以前只能放一个磁场空间内,就可以放置更多的垂直磁场,在相同的位元间隔下,轻而易举地提升数据存取位元密度,将超顺磁性*的来临再往后延迟。 如图所示,垂直记录技术显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存储密度,这项技术的直接影响便是3.5英寸硬盘容量在年开年突破1TB。 年1月,日立发布了全球首块1TB硬盘,采用5碟片封装,单碟容量GB,转速rpm,缓存MB。而在年内,当时的三家硬盘大厂——日立、希捷、西部数据都相继发布了1TB硬盘,标志着机械硬盘进入了1TB时代。 于是,机械硬盘从年左右主流仅有不到G到年左右主流1TB的水准差不多用了年,这其中的功臣便是垂直记录。但后来的事情大家却都知道了——年的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还在用着1TB的机械硬盘。 -3-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年之后,SSD开始慢慢走上历史舞台,到了年左右,人们发现GB的SSD似乎*也可以接受了,而换上SSD的电脑就如同换了全身的*一样焕然一新…… 于是人们发现……好像自己对容量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到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块SSD加一块机械硬盘的搭配,甚至是纯SSD的方式。因为在容量基本够用的前提下,SSD实在是太快了,再也不用忍受机械硬盘漫长的寻道时间、巨大的噪音,而且现有的机械硬盘的容量事实上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几乎已经足够了,机械硬盘的发展就这样陷入了停滞。 SSD在性能、体积、噪音、震动等方面都优于机械硬盘,尤其随着以M.2为代表的新接口的推出,其体积与速度的优势愈发显著。虽然在容量、*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比机械硬盘差了那么点,但SSD取代机械硬盘,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更何况即使是垂直记录技术对于存储密度的提升也绝对不是没有限度的。现在民用级市场上常见的机械硬盘其实依旧是五六年前的产品,说到挤牙膏,也许比Intel更狠的也就只有几家硬盘厂商了,而且飘哥记得年买的1TB硬盘用了元,如今的*也并没有差多少,而大容量硬盘也更多是通过堆砌盘片来实现的,可以说机械硬盘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不难想象,也许有一天,机械硬盘也会像磁带、软盘一样被写进历史,但其对存储设备发展的贡献则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同样,SSD现在的发展也不如前几年那么快了,由于容量提升的难度相当大,NAND闪存历经了SLC、MLC、TLC的发展,如今QLC也开始逐步推向市场。尽管人们对写入次数多次的TLC的印象已经十分差了,但依旧无法改变写入次数次左右的QLC逐步走向市场,毕竟其成本上的优势相比于MLC甚至是TLC都是十分巨大的。 于是这就令人不禁唏嘘——下一个“垂直记录技术”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容量永远不应该以寿命和速度为代价,您说是吗? 接下来的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 戳图片传送至往期精彩标签: 十年前的科技产品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iopcc.com/jiadian/45826.html转载请保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