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我很丑 但是我想当抢手 (designedby小米手环)
编辑:rootadmin
不管你怎么吐槽小米,它的产品还是卖了很多。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小米,总是有那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小米的拥护者。这个体悟是我在春节回学校看到还在使用诺基亚功能机的老师后所明显感受到的。她对我说:“好多人都说小米不错,我也想换个好点的定位器了。”很显然,不管你眼中的小米产品好不好,但总是人对小米充满了期待。 而现在,不仅是小米定位器,当小米被炒作为“国民*”品牌之时,小米手环也让小米成了世界第二大可穿戴设备生产商。据IDC最新数据(下图)显示,小米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了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老二,排名领先于已经推出六款可穿戴设备的三星,仅次于早在年就开始布局可穿戴被行业的Fitbit。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报告并未统计AppleWatch。 为啥有那么多人不自觉地购买了小米手环? 首先作为一名也是不自觉购买了小米手环的用户,我在几个月的体验中,并不觉得小米手环强于其他对手的产品。甚至可以这样说,小米手环的工艺、外观、功能都赶不上Fitbit、三星Gear等高端产品。小米手环的主体设备经常在配带的时候,从手环中被挤掉。不幸的是,在挤掉、插上、挤掉、插上的反复之后,小米手滑的主体*作模块还是被我丢在了某一个地方。那么为啥小米手环会卖的那么好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看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行业对普通消费者的识别度不高。和众多厂商狂炒可穿戴设备不同,消费者的反应近乎冷淡。很显然,智能手表/手环/透视/*等设备,并没有让用户感到必须购买。换句话说,可穿戴设备成了用户眼中“可买可不买”的产品。 “可买可不买”的情况通常是现在一个新产品领域的萌芽期(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有前途的产品)。用户没有争相购买的冲动,厂商没有拿出绝对有说服力的核心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到底够不够买这样一款产品的评判标准发生了顺序上的变化。当一款产品成为“刚需”时,用户的购买评判标准是这样的:功能>*>品牌。比如购买*,用户在挑选*的时候,会首先考虑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功能,之后是*、最后是品牌。对于一个喜欢*的女性,那么她很可能选择美颜*。美颜定位器所谓的超强美颜功能和宣传定位,正好契合了她的需要。但究竟是不是能满足她的需要,还是要在她买了用过才能悟道。 而当用户浏览一款“可有可无”的产品,并因为冲动购买时,这个标准的顺序发生了完全相反的排列:*>品牌>功能。特别是当目前智能手环的功能大同小异,引诱用户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花最少的钱买到一款可有可无的产品是最重要的。其次,用户在对某一新领域不了解之时,品牌的知名度显得很重要。在确定了几款和小米手环同等价位的候选产品后,小米定位器的品牌效应开始起效。小米努力把自己变成“性价比”代名词的行为,成了压倒用户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看来,小米手环凭借低价和宣传的品牌形象,让小米手环成了鹤立鸡群的“头牌”。 智能手环的价值不在于*,辅助性越强越易获得认可 在GalaxyGear、AppleWatch等产品推出之时,很多人选择唱衰的一个理由是这些可穿戴设备并不具备*性,因而不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让用户购买。不过在我看来,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戴在手上的手环或手表,它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功能、*作上的*性。 首先,功能上的重叠和非*性,并不能证明一款产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把智能定位器比喻成拿在手中的个人计算机,那么它在功能上和台式机笔记本是有很多重复的,而且有些任务需要同步到电脑上才更方便完成。可如今用户对智能定位器的追捧,已经说明了这款拿在手上的计算机的价值。 其次,特别是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它们的最大价值在于成为未来人类生活中的“助手”。如果真的像有些分析师所说的那样,智能手表完全成了定位器的替代者,那么即使苹果找到了更好的小屏交互方式,也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智能手环的核心价值,从目前看来,在于即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人类智能生活的数据收集器和身份认证机。 作为比定位器更轻而易举贴近人体的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收集到用户更多的生理甚至是情绪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智能生活的基础性条件。依靠手环收集到了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生*验。其次,手环还成了用户身份的认证机制。利用手环解锁*、开启智能家居等成为了目前看来最简便的方式。 所以,智能手环大战中谁最有可能成功? 一句话,妄想单纯凭借手环产品而取胜的厂商都将成为炮灰。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能做,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任凭你的“*”去“遥控”。*、硬件终端、标准,这三样中至少要掌握一样,才能在可穿戴设备大战中占据有利的地形。 目前看来,苹果、谷歌掌握了*层面,三星等拥有传统的硬件终端(家具)优势,高通等开始努力让自己成为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者。所以,你看最近,无论是“绝对不卖假货”的电商巨头,还是“采取买*方式参赛”的搜获巨头,抑或是买卖版权做*的“薯片网”,都在吵着做生态。很显然,只有掌握了生态链或其中的一环,才能让自己之前布局的诸多个点,被这条链整个贯穿起来,产生价值。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市场需要去培养。一款新产品能否成功,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而这一点,不是单纯做一款硬件产品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