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信号的传播 (卫星电视的信号源)
编辑:rootadmin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越来越多,*节目也越来越多,选择余地大大增加。我国也有了自己的鑫诺一号卫星,并有了自己的CBTV平台,吸引了许多卫视爱好者,本文就与初学者谈谈*的信号传播。 通过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宇宙轨道,而这个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相平行,并且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正好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小时),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这种卫星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不动的,对这个轨道我们称之为静止轨道,它离地球的距离为km,也就是说必须将卫星送入到这个高度,卫星才不会飞离地球(地球引力与卫星作圆周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相等)或掉落到地球并与地球同步,这种卫星我们就称它为同步卫星。 卫星的功能有许多种,如用于气象探测、通讯、电视广播、国防军事、图文信息等等,不同用途的卫星就配置了不同的专用设备。而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其主要设备就是转发器,如.5°E亚洲3S卫星上配有个Ku波段的转发器、个C波段的转发器;.5°E鑫诺一号卫星上配有个Ku波段的转发器,个C波段的转发器。转发器的发射功率至关重要,功率越大发射的信号就越强,在地面接收使用的天线就可用得更小(在卫星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一般卫星的功率在W~W,直播卫星的功率在W左右,例如.5°E鑫诺一号、°E马布海一号等Ku波段的直播节目。 转发器发射使用的两种波段,其工作频段是不同的,C波段的频段为3.4GHz~4.2GHz;Ku波段的全频段为.7GHz~.GHz(注:1GHz=kHz)。无论是C波段还是Ku波段,卫星*都能接收,因为接收的*信号都要通过天线上的高频头,经过高频头的本振频率降频到标准的中频频率范围以内使用,我国的卫星*的中频频率范围现已扩展到kHz~kHz。例如C波段高频头的本振频率为kHz,工作频段为3.4GHz~4.2GHz(也有3.7GHz~4.2GHz),那么它的中频频率下限为:kHz-kHz=kHz,上限为kHz-kHz=kHz;Ku波段高频头的本振频率以kHz为例(还有其他不同的本振频率可选用),工作频段为kHz~kHz,那么它的中频频率范围下限为-=kHz,上限为-=kHz,对Ku波段而言,根据欲接收的卫星上转发器发射的不同的下行频率节目,可选择相对应的工作频段和本振频率的高频头。 对地面接收来说,C波段与Ku波段各有千秋。使用C波段天线的优点是工作稳定,抗雨衰效果特别好,下大雨毫无影响,能正常接收。而缺点是天线大、占用空间大,在频段范围内的同频干扰机率比较多。使用Ku天线的优点是天线小,频段范围内不易有同频干扰,其缺点是抗雨衰差,当天空云层厚、下大雨等都会对接收信号有影响。目前,卫星使用的C波段转发器还比较多,但已向Ku波段发展,尤其是卫星直播电视,大多使用Ku波段。 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是怎样向用户发射节目信号的呢?地面电视制作中心通过地球工作站的大功率转发器和大口径天线(一般上行天线为m~m左右)将节目源向卫星发射,卫星接收到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进行放大、变频、增益控制和强功率微波放大等系列处理,再由卫星上的转发器通过天线向地面指定覆盖的地区和国家发射。地面接收站接收到卫星上转发来的信号后也要经过信号处理,如若为加密信号还须将信号解密、再加密等,将处理好的信号通过有线电视传输到用户终端,对集体接收卫星的企业,如宾馆、*、新闻科研等单位,由于是多星多节目多机显示终端,也需要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放大、变频、混频等系列处理,才能使各个终端*选择接收。而个体接收就方便多了,选择好要接收的那个卫星上的节目,只需购一面天线、配上高频头和DVB-S*,就能进行调试接收了,它是海岛、山区、边远农村等收不到电视节目的地区直接接收*的最好办法,也是我国规划的“村村通工程”提高电视普及率的最佳途径。[Page] 同步*的另一优点是覆盖面大,若在静止轨道上每度设一个卫星,那么只需3个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讯了。还有一个优点是速度快,对一些重大体育比赛、著名演出、热点新闻等等,可以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国进行现场转播,使大家都能同步收视到现场的实况。至于远程教学、远程医疗、通讯、实时炒股、各类信息的增值服务等,更显示出了卫星的无比优越性,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