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的设计指南(三):设计要点和PCB布局指南 (隔离式栅极驱动)
整理分享使用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的设计指南(三):设计要点和PCB布局指南 (隔离式栅极驱动),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内容相关其他词: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发展方向,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原理,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电路,隔离式栅极驱动芯片,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发展方向,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原理,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原理,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内容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图1.VCC上电时间小于tVPORtoOUT时的波形图2.VCC上电延迟时间NCP提供了修改VCC上电延迟时间的控制方法来解决图中显示的问题。在栅极驱动器准备好提供适当的输出状态之前,从VCC上电复位(POR)阈值到输出有一个上电延迟时间,表示为tVPORtoOUT(例如典型值μs)图3.VCC上电延迟时间新概念在VCC初始启动时,如果VCC上电时间小于tVPORtoOUT,那么在上电延迟时间之后,输出就会开启,如图4所示。但是,在VCC初始启动时,如果VCC上电时间大于tVPORtoOUT,那么当VCC电源电压大于UVLO正阈值电压时,输出开启,如图4所示。图4.VCC上电时间波形共模瞬变抗扰度(CMTI)测试图5显示了CMTI测试配置的简化示意图。图5.CMTI测试简化设置CMTI水平是能够保持正确输出的最大可持续共模电压摆率。CMTI适用于上升和下降共模电压边沿。CMTI通过GND与VSSA和VSSB之间连接的瞬变发生器来测试。例如,有些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的共模瞬变抗扰度很差。图6(a)显示了一个测试结果,输出状态在下降dV/dt斜坡中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然而,安森美的大多数隔离式栅极驱动器具有高达kV/μs的共模瞬变抗扰度,如图6(b)所示。图6.CMTI测试波形输出负载特性隔离式栅极驱动器输出信号取决于输出负载(通常是N沟道MOSFET)的特性。驱动器输出对于N沟道MOSFET负载的响应可以模拟为开关输出电阻(RSW)、印刷电路板走线的电感(LTRACE)、串联栅极电阻(RGATE)和栅源电容(CGS),如图7所示。图7.MOSFET栅极驱动的RLC模型RSW为内部隔离式栅极驱动器输出的开关电阻,约为1.4Ω。RGATE为MOSFET的固有栅极电阻加任何外部串联电阻。LTRACE为印刷电路板走线的电感,其典型值为5nH,或者若采用精心布局,从隔离式栅极驱动器输出端到MOSFET栅极具有短而宽的连接时,这个值会更小。以下公式定义了RLC电路的质量因数Q,其表示栅极驱动器输出端如何响应阶跃变化。对于高阻尼输出而言,Q小于1。添加串联栅极电阻会抑制输出响应。图8(A)中的隔离式栅极驱动器输出波形显示输出有少量振铃,测试条件为:CGS为2nF,RSW为1.4Ω,RGATE为0,使用V输出电源。通过添加串联栅极电阻可以减少输出振铃,从而抑制响应。例如,建议添加一个大约2Ω至5Ω的串联栅极电阻,使用2nFCGS和5Ω串联电阻时的输出波形如图8(B)所示。
标签: 隔离式栅极驱动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iopcc.com/jiadian/25274.html转载请保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