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一文的一点看法(中) (剖析错误是什么意思)
整理分享对“剖析液晶屏逻辑板TFT偏压电路”一文的一点看法(中) (剖析错误是什么意思),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内容相关其他词:剖析的透彻解释,剖析分析,进行剖析,《剖析》,剖析的透彻解释,剖析咋写,进行剖析,进行剖析,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内容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图4原文中图4(图中Q2应为P沟道MOS)(图4中上面的V表示主板送来的V电压)原文图4的局部图原文由VAA_FB产生VDA原理图(原文中的图5所示是VAA_FB电压经过QP1控制后成为VAA经过RP9、L成为VDA)以下是原文中对VAA_FB产生的原理及过程的一段叙述(黑体字是原文):VAA_FB电压产生电路VAA_FB电压产生电路由UP1(TPS)的1—5、脚内部电路及外围电路构成,其电路如图4所示。UPl(TPS)脚为主升压转换器工作方式设置,决定其内部电路是工作在脉冲宽度调制或/kHz固定开关频率方式。本方案中,脚经RP(0Ω电阻)接V输入电压,工作在kHz固定开关频率。主升压转换器有一个可调节的软启动电路,以防止在启动过程中的高涌流。软启动时间由连接到脚的外部电容器CP设置。脚内部连接一恒流源,与内部电流*与软启动脚电压成正比。在达到内部软启动的阈值电压时,比较器被释放电流*。软启动电容器值愈大,软开始时间越长。上电后,V输入电压经CP5、CP6、LP3滤波后,一路加到DP1、CP7、CP8、CP9、CPl0组成的滤波电路,产生VAA_FB电压;另一路加到UPl(TPS)的4、5脚。VAA_FB电压经CPl6滤波后加到UPl(TPS)的3脚,3脚内接一个过电压保护开关Q2和过电压保护比较器,过电压保护比较器将3脚电压与内部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3脚电压上升到V时,TPS内部驱动*关掉N通道MO长虹SFET,只有输出电压低于过电压阈值后,内部驱动*才会再开始工作。在上面的图4中,VDA电压是如何产生的?以上原文中的失误在于:V电压经过电感LP3(文中误认为是滤波元件)及DP1就莫名其妙的上升为近V的VAA_FB电压?,原文;根本没有看到LP3、Q1、DP1的组合实际上是一个并联型的开关dianyuan电源,LP3在此处是一个储能电感的作用,所以原文的电路的分析也不能是合理的。图中的关键是LP3、Q1、DP1的组合是一个典型的并联型开关dianyuan电源(图4.1所示),其中LP3是开关dianyuan电源的储能电感,Q1是开关dianyuan电源的开关管,DP1是开关dianyuan电源的整流二极管。图4.1所示是组成的并联型开关dianyuan电源的等效电路,集成电路TPS的1(FB)脚是这个并联型开关dianyuan电源的稳压控制端,由输出端RP2、RP5、RP4、RP3组成的取样电路送来取样信号,控制激励Q1开关管激励信号的脉冲宽度,以达到稳压的目的。并联型的开关dianyuan电源一般都是升压型的,在这个并联型的开关dianyuan电源中输出电压(VAA_FB)等于供电电压V和LP3上面感生电势(ULP3)的叠加。下面图4.1是上面图4升压部分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4中所示V的供电压经过LP3输入开关dianyuan电源后由DP1输出近V的VDA电压。图4.1工作原理及升压过程如图4.2、图4.3所示:集成电路TPS内部的激励电路向开关管提供激励开关信号;在T1时间:图4.2所示;正的激励信控制Q1;Q1闭合导通;此时Vdianyuan电源经LP3、Q1流通形成电流(图中红色箭头所示),LP3内部感生电势的方向为左正右负(图4.2中蓝色箭头表示感生电势方向),感生电势对抗V外加电势引起电流的增加(楞次定律);流过LP3的电流呈近似线性的逐步增大并且以磁能(集聚大量的磁力线)的形式存储在LP3内部。在T2时间:图4.3所示;负的激励信号控制Q1;Q1截止断开;由于Q1的截止断开,V流经LP3、Q1的电流被切断,LP3电流被切断;LP3在T1时间存储的磁能即无法维持(集聚的大量磁力线瞬间逃走),此时LP3因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生电势ULP3,方向为左负右正,图4.3中蓝色箭头表示感生电势方向(楞次定律),LP3两端的感生电势为ULP3,这个感生电势的方向和V外加电压正好是一个叠加的串联关系,叠加电压的幅度是:V+ULP,这个叠加的电压正好符合二极管D1正向导通的方向,这个电压经过CP7等滤波后输出为VAA_FB,经过开关QP1控制输出为VDA电压。由于供电电压是V,那么设计电路时,可以控制LP3的电感量及Q1的导通占空比,使其LP3两端产生的感生电势ULP3为8V左右,这样V+8V(ULP)=V这就是后面Gamma电路产生灰阶电压所需的驱动电压。图4.3所示、图4.2图4.3待续后面一篇介绍产生VGH和VGL电压的*倍压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声明!本文章原作者是郝铭,有关于他的更多文章请到他本人的博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