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实用检测技巧 (mos管检测电路)
整理分享MOSFET实用检测技巧 (mos管检测电路),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内容相关其他词:mos的测试方法,mos检测方法,mosfet检测有没有坏,mos检测方法,mosfet如何测量,mosfet测量,mosfet测量,mosfet检测方法,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内容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常见NMOS管内部结卡勾大致有附图所示的三种类型。从图中不难看出,在NMOS管内部的源极S与漏极D之间均设置了一只二极管,厂家称之为“IntemalDiode”。图(a)所示类型的NMOS管目前使用最多,如SMPN、IRF等等。与图(a)稍有不同的是图(b),图中NMOS管在栅极(G)与源极(S)之间还另外设置有类似双向稳压管的元件“ProtectionDiode”;这种NMOS管有2SK、FS3KMA等类型。图(c)中,NMOS管的栅极(G)在串联电阻的同时,还集成了一只保护用二极管,小功率的NMOS管多采用这种结构,如常见的2SK。据此便能相对容易地识别出NMOS元件的管脚了。对图(a)所示类型,在用型万用表的R×1k挡测量管脚间的电阻时,指针只会出现一次较大幅变的偏转;此时黑笔所接的管脚即为源极、红笔所接为漏极,剩余的第二只脚就是栅极了。万用表内的1.5V电池电压并不足以使图(b)中的“ProtectionDiode”击穿,因而测试结果与图(a)大体上一致。而图(c)所示类型的NMOS管内部集成的两只二极管,将会使万用表指针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偏转。这样,当万用表黑笔与某只管脚相连,红笔分别与其余两只管脚相接时,指针均会出现偏转,与黑笔相连的这只管脚即为源极。接下来还应该对已检测出管脚排列的NMOS管进行性能估测。为方便起见,最好找一只镊子做测量辅助工具。在将型万用表切换到R×k挡后,首先用镊子将(a)、(b)类型的NMOS管栅极与源极短接,以泄放掉NMOS管内部的感应电荷。接着按黑笔接漏极、红笔接源极的方式进行测量(注意:不要用手去碰任何一只管脚,包括在内部与漏极短接在一起的散热片)。此时由于NMOS管尚末导通,其D—S间电阻为∞,因而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当用手指轻轻捏住栅极并停顿几秒后,万用表指针会偏转到满刻度;如果偏转角度不够明显,则可用手指同时捏住栅极与漏极,甚至直接用镊子将栅极与漏极短接。当手指松开后,(a)类型的NMOS管指针会左右偏摆一些,但一般不会直接回到电阻∞的位置(原位)。而(b)类型的NMOS管由于内部存在“ProtectionDiode”,因而指针会迅速地回到原位。对于(c)类型的NMOS管,用R×1k挡并不能区分出其漏极与栅极,此时需要像判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的方法一样,先假设某只管脚为漏极,并与黑笔相接,红笔自然应该接源极。接着用手指捏住假设的栅极,观察指针的偏转。对比前后两次指针偏转的幅度,偏转较大的一次黑笔所接的管脚即为漏极,而用手指捏住的则为栅极。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两只管脚间的电阻值为0,很明显管子存在内部击穿或短路现象。同理,如果任意两只管脚间的电阻均为∞,则说明管子因内部开路而已经损坏。PMOS管的测量原则及方法与NMOS管基本类似,只是在测量时应注意将红黑表笔互换。一般而言,各类MOS管的管脚排列部是有规律的。对于采用TO-、TO-、TO-及TO-等封装形式的MOS管,将字标一面朝向自己,从左至右管脚排列依次为G(栅极)、D(漏极)、S(源极);而对于像2SK等采用TO-或更小封装的MOS管,其排列则变为了S、D、G。如果管脚排列与此不相符合,则说明该元件可能是结型场效应管(J-FET)。